高歌快进谋项目——新化以项目攻坚激活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
驱车新化,无论是塔吊林立的工地,还是机器轰鸣的工厂;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腹地,还是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都能聆听到急切奋进的足音。
今年以来,新化紧扣“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理念,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产业集群培育、民生福祉改善、服务效能提升等战场同步发力。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48个,前三季度已开复工项目129个;17个娄商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总投资达55.87亿元,一个个实干笔触描绘出高水平发展的鲜活画卷。
年末是收获的季节,判定一个季节的收成,依靠的是气温,评价一个区域发展足迹,一样能用温度这一指标。我们选取了几项新化项目建设现场的“温度”,试图从多重维度来诠释新化作为、展示新化担当。
这是新化电子陶瓷产业烧制产品时的温度,这也是新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炙热作为。
走进新化高新区,电子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块块电子陶瓷元件经过造粒、成型、烧结、精加工等严密的工序,从生产线输出,发往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作为全国闻名的电子陶瓷生产基地,新化以项目建设为纽带,推动电子陶瓷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
“从一期投产到二期开工,我们在新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湖南省美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豪杰的话语里满是感慨。这个总投资11.68亿元的龙头项目,正成为新化电子陶瓷产业升级的“引擎”——一期项目2024年开工后,仅用不到一年就实现投产,目前已完成产值3.5亿元,全年预计超4.35亿元,上缴税收1500万元以上,带动227人就业。如今二期项目再投7.48亿元,建成后将年产20亿件新能源汽车传感器、钎焊陶瓷,年产值达8亿元,新增300个就业岗位,产品将直接供应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
美程新材料的快速成长,是新化电子陶瓷产业集群效应的缩影。新化通过“龙头带动+配套集聚”模式,推动恒生电子、恒康陶瓷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步发力,形成“年产5亿件电子陶瓷”“精密铸造用陶瓷型芯”的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新化高新区电子陶瓷企业已达62家,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产品涵盖电子陶瓷基体、陶瓷轴承、新能源陶瓷配件等12个系列,产业链本地配套率从去年的65%提升至78%。
立足娄底“材料谷”建设和产业基础,新化高新区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的电子陶瓷产业园,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和物流基地。今年以来,园区已帮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项,推动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立了陶瓷材料检验测试中心、成功引进精密加工模具及下游延链等6家配套企业,基本上实现“原料、生产、检测、销售”全链条的覆盖。
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的同时,新化更以项目为桥,撬动新兴起的产业破局起势。总投资20亿元的华美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将打造低空政务数字治理系统、无人机培训基地等设施,预计直接带动500人就业,间接创造2000个岗位,年产值超20亿元;科舰能源年处理4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已正式投产,建成湖南最大的废旧电池循环系统,年产值可达3亿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这是人体较为舒适的温度。为民谋幸福的“温度”,这也是新化全力推动民生项目的落脚点。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
“以前这块地高低不平,一下雨就积水,现在修了田埂、铺了管网,种水稻心里踏实多了!” 在孟公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现场,种粮大户老伍指着田块间纵横交错的灌溉管道,脸上满是喜悦。
良田提质,牢牢守住“饭碗”。今年,新化启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涵盖新化县温塘镇、坐石乡、吉庆镇、油溪乡、上梅街道、石冲口镇、科头乡、桑梓镇、维山乡、炉观镇等10个乡镇,总投资2.99亿元,建设面积达10.53万亩,竣工后受益农户达36.2万人以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化将民生项目纳入重点建设清单,从农业生产到医疗养老,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总投资16.17亿元推进10个民生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今年前三季度,民生类项目开工率达100%,一个个民生工程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
交通升级,畅通民生脉络。10月下旬,G59呼北高速公路新化至新宁段洋溪连接线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便道修建,大型挖掘机进行路基挖方,施工负责人拿着图纸在各个工段间巡查。
该连接线亿元,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时,路基宽度12米,沥青路面宽10.5米,涉及枫林街道、科头乡、洋溪镇、槎溪镇等4个乡镇(街道)和24个村(社区),预计2026年12月底前建成通车。建成后,将解决原有省道“窄、堵、险”的问题,促进交通相互连通、要素快速流通、经济优势提升,逐步优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重大水利工程梅山灌区、中央储备粮娄底直属有限公司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农村供水工程、县四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建设项目、轮滑竞技体育公园建设项目……一个个地标,刻画出新化办好民生实事的坚实足迹。
这是立冬后新化早晨的室外低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风雨兼程奔波在服务项目建设一线的新化干部职员的热忱。
“项目能快速落地,离不开政府‘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湖南科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霖的话语,道出了众多企业负责人的心声。该公司年处理4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曾因物流站点选址遇阻,专班工作人员得知后,主动对接交通、国土等部门,迅速解决了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虽已立冬,气温走低,但新化对企业更是嘘寒问暖、呵护备至,持续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新化以推动全县干群转变角色、下沉一线,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服务,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全县上下坚持以项目需求为导向,强化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公司实现高水平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新化县发改局、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构建全县项目服务机制,解决项目资金、营商环境、用地等问题,让入驻企业“发展无忧”;新化县科工信局深入研究并精准对接上级产业政策,争取相关资金,助力企业硬件升级与产能扩张;新化高新区定期走访企业,实现园区企业政策知晓率100%,政务中心窗口共办结事项232件,基本实现办事不出园……从产业园区到乡村田野,从项目工地到政务大厅,新化干部职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服务温暖民心。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化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民生改善为目标,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座充满了许多活力的梅山古城,正用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一件件暖民心的实事,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答卷。


